中國傳統的儒家等級文化,君為臣綱、父為子綱、夫為妻綱,也導致了中國人根本不會道歉。當人與人之間有等級觀念,那錯怪了對方、做錯了事,會如何道歉呢?
他們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「道歉」。錯怪了小孩,就給小孩買個玩具,帶他出去吃頓好的,絕口不提錯怪的事。小孩覺得委屈,「我不是已經帶你吃過xxx了嗎,你怎麼這麼不懂事?」喝醉酒打了配偶,隔天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,發個紅包給對方,絕口不提每次喝醉酒都打人的事。配偶覺得委屈,「我都給你發錢了,你還想怎樣!」無論是對孩子,還是對配偶,所謂的「道歉」毫無愧疚感,以後還會犯類似的錯誤。
道歉首先要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用對方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、請求諒解。男人們才不會這樣道歉呢,他們會說,「我可是男人,也是要面子的啊!你覺得我會這樣做嗎?」骨子裡並不尊重小孩、女人的中國男人,反而覺得這樣做有失「面子」。
什麼是面子呢?這個詞不等同尊重,尊重是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的。「面子」只存在等級觀念極強的華夏文化中。一個人有面子,意味著他社會地位高,更受人尊重。「面子」是「等級社會的臉面」,男人怎麼可以跟孩子、妻子承認錯誤、誠懇道歉、請求諒解呢?和妻子、孩子有平等的關係,在等級社會裡,這可是「面子低下」的表現。上海男人分擔妻子的家務,在酒局上常常被其他省份的男人當笑話講,上海男人真是不給自己掙「面子」呀。你有過正常接受道歉的經歷嗎?你覺得一切根源問題在哪裡呢?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