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問題問過好幾個朋友,回答都是,我本來以為有的很好,但其實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。結了婚的人比單身的人還要孤獨。
去年在日本認識一位彈三味線的音樂家,七十多歲了,一個人住在日本的鄉下。我問他,為什麼你要住鄉下呢?他說,我晚上有時候想彈琴,如果我住城市裡,晚上彈琴,警察會來抓我的。在鄉下,沒有人,我想凌晨三點彈都可以,天上的鳥會來聽我的音樂。那你妻子呢?音樂家說,她不喜歡鄉下,她和孩子住在大阪。十天的yamauto音樂節,我們扎着帳篷在京都山裡露營,七十歲的老爺爺也是。他一個人過着他想要的生活,也會在山裡彈琴,一直一直彈下去。
前幾天去清萊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看到一間鄉村咖啡館。很偏的位置,每天也就兩三個客人。和老闆聊天,他從清邁退休來到這裡五年,一點點修房子,改造咖啡館。我問他,這個地方花了100萬泰銖買下來,那有沒有賺回來呢?他說,沒有。他喜歡安靜的環境,客人不多也無所謂,賺不回錢也無所謂,這樣的生活是養老。我又問,那你老婆呢?老闆說,老婆不喜歡不能購物的地方,她和女兒一直在清邁。咖啡館裡掛着他爸爸媽媽泛黃的老照片,很美很英俊。在鄉村獨處,看看書,一個人安安靜靜獨自生活下去。
有人稱對象老伴。老伴老伴,老來相伴。可實際情況卻是你過你的,我過我的,分居兩地,不再相伴。我其實是有羨慕的伴侶的,一對在泰國辦私人孤兒院的基督教夫婦。六一和九月,我和師父都去那拜訪過。夫妻倆有共同的信仰,雖然沒有生養自己的孩子,也不富裕,卻用心用力一起來養十幾個孩子。最大的孩子在念大學,最小的只有四五歲。丈夫做醫生賺錢來養孩子,也會有一些愛心人士捐錢捐物。平日里夫妻倆帶着孩子們種菜、養雞鴨、養魚。在假期辦中文學校,附近村子裡的小孩也會來學習。妻子跟我說,多學一門語言,他們未來好獨立。相濡以沫的婚姻,並不定要多少甜言蜜語,有同樣的信仰,同樣的人生追求,一起度過,便足以讓我相信婚姻了。
很多人辦婚禮,要提前一年預約酒席,提前一年做婚禮策劃,穿什麼樣的衣服,做什麼樣的儀式。可是選擇對方做自己的配偶時卻是如此的倉促,好像只是遇見的那天腎上腺的衝動。卻沒有和對方花足夠多的時間來聊聊未來人生的方向,是否有共同的信仰。到底什麼才是好的婚姻呢?時間只有一起度過才覺安心。
祝關注我的小可愛們,最終都能擁有牛奶與蜜甜的婚姻。
0 Comments